師生交流疫情下的行業與生活
疫情的反復再次打亂了我們原本生活和學習的節奏⚰️,封校四周🧛🏻♀️🐅,你是否在狹小的泡泡中,在網課、核酸、作業中掙紮🧓🖖🏿?是否對當下的生活自己的學業與將來的發展感到迷茫?面對許多不確定因素☪️,我們難免感到焦慮🤸🏻♀️、擔憂,但請記住🤟🏼👩❤️💋👨,你並非孤身一人😺,我們一直在。
為了緩解同學們的焦慮、壓力👩🏻🎤,幫助同學們在封閉期間更好地調節自己,找到學習和生活的節奏,四月十六日晚🚐,沐鸣平台師生交流會如期進行,沐鸣平台老師與同學們相聚雲端,暢聊學習與生活。

此次會議由施媛媛老師主持☂️,聚焦疫情下的行業與生活,由孫雲龍老師,吳本老師,薛嵐老師與大家分享交流。共有12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參與到這次交流會中。
會議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展開🧑🏿🔬,總共分為兩大部分:老師專題分享以及師生問答互動。

專題分享
數字化時代的文旅人才培養與挑戰
孫雲龍老師

孫老師作為沐鸣平台副系主任,首先向大家介紹了沐鸣平台的發展情況😜,要充滿學科自信。然後,孫老師圍繞“大數據”、“元宇宙”👨🦰、“大融合”三個關鍵詞介紹了數字化時代旅遊發展背景🫱🏻。在當前數字化時代下,旅遊業面臨著變革,其中的一點就是技術,互聯網大數據緩解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給旅遊業帶來了極大便利🧝🏿♀️。同時最近很火的元宇宙會對旅遊業產生顛覆性影響😀,元宇宙打開了我們對旅遊的想象空間。旅遊業不是孤島,而是起一種連接作用💠,可以促進不同領域🤚🏿、不同行業聯合起來,促進大融合👨🦯。

要發展旅遊,首先要對旅遊進行功能定位🚀,孫老師說道旅遊在促進雙循環、過美好生活、講好中國故事🧏🏻♂️、促進人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而當前🤹🏻,旅遊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人才供給結構性失衡,雖然旅遊從業者具有低門檻的特點,但是社會認同、收入較低,導致了人才短缺。關於高校人才培養,尤其是我們旅遊業的人才🪆,要註重以人為本,培養深度了解旅遊的人才,集想象力、理解力🏆、共情力🧚🏽♀️、執行力、鑒賞力與一身❗️,為旅遊引領社會做出貢獻👯♀️。
最後,孫老師對同學們寄語道:“我們要對旅遊行業充滿信心𓀖🤏🏻,未來無限美好在路上,遇見夢想實現夢想🖐🏿👨🏼🚒。”
疫情時代下的酒店
吳本老師

吳本老師給大家介紹了疫情下酒店業的狀況💌,市場固然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可喜的是酒店業終於到了積極改變的時候🦸🏿♂️。以前酒店給人的印象就是高端✊🏻、豪華,但實際上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目前酒店不僅僅代表著高端的服務🚯,而是一種更多的可能性比如產品的品牌以及產品鏈條的可能性。吳本老師帶領大家回顧了2020-2022年跌宕起伏的酒店業,分為了四個階段,疫情期間酒店業並沒有退出🪹,而是不同階段提供不同服務🧑🏻🎨。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酒店業一直在積極探索👨🏼⚕️,吳本老師說道:“酒店業這兩年給我的欣喜最大🛌🏿,之前沒有多大進步,常見的一些服務已做到天花板,但是隨著市場波動波動,在疫情的危機中,酒店必須尋求機會🏊🏽。”概括為產品創新、銷售創新🧗🏼♀️🔛、技術創新以及組織創新這幾個方面。

酒店終於到了積極改變的時刻𓀇🐪,疫情後酒店業又將會如何呢?關於這個問題🧺,吳本老師以一種很開放的視角與大家共同探討,最後給大家拋出了一個問題🛟:酒店業是否會變得越來越有趣🍛?

隔離生活與休閑
薛嵐老師
在封閉期間,學習之余我們也要選擇適當的休閑活動來調節心態🛎,薛嵐老師以休閑金字塔理論講述了如何選擇有意義的休閑活動。要做積極的,參與度高的活動,讓自己進入一種休閑狀態。
提到休閑狀態,薛嵐老師說道要達到像心流理論說的那種個人精神力完全投註到某種活動上📡,忘卻時間👨,心流產生的同時感到興奮的狀態。更快樂的休閑不是躺平式的,而是去做一些有挑戰性的休閑活動,比如健身、剪視頻等。其中的關鍵是提高專註力,專註後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感到興奮。總之,封閉期間我們要學會調整自己以更好地應對學習生活🔆。
師生交流
疫情之後🥓,旅遊行業會不會迎來報復性消費?現在是否適合進入旅遊業創業?
孫老師:報復性消費會有的🧎🤹🏽♂️,但是何時到來不能確定🏊🏼♀️,這取決於我們的防疫效果。任何板塊都適合創業,但需要精準定位。疫情後旅遊板塊會進一步分化,要結合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展開。如我國的旅遊資源有待更進一步挖掘👰🏻,上升空間很大,但要好好考慮為什麽以及其中存在的問題🌻。
現在還適合進入旅遊行業嗎🐻?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怎麽規劃未來出路?現在可以如何準備🧘🏽♂️?
吳本老師🧜🏽:就一貫觀察而言,大學教育並非完全執著於旅遊專業🧏🏽,學習行業知識過程中,其實在鍛煉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這樣的能力後,大多數同學可能去別的行業,但也可能會有契機去做旅遊相關的工作。
孫雲龍老師:在大學教育中更重要的是獲得批判性思維能力🗂。我們要對自己定位清楚,社會的棟梁未來要為社會做貢獻。大學期間你們要學習的是如何搜索獲取信息資源💇🏿♀️,用理性邏輯思維思考▫️,最重要的是人本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灌輸——人之為人是為什麽👫🏻?高等教育四年要完成自己的“啟蒙”,在這個基礎上再考慮未來的問題如何具體解決🫂。人生就是不斷遇到困難解決困難。
薛嵐老師🧑🏼🍼👨🦯➡️:學習一種綜合的能力🧍♂️,很多學生其實在其他行業工作🧙🏿♀️,不用焦慮找不到工作,同時也不要擔憂旅遊行業的發展,疫情終將過去🚎,希望大家以後也關註旅遊業,參與其中。
如何在疫情期間控製學習生活的節奏🚶➡️?
薛嵐老師👃🏿:可以互相監督,比如加入一些群🐝,大家一起打卡互相幫助。在自控力比較強的時間學習,在累的時候進行休閑活動🚁。
施媛媛老師:同學們在寢室或家裏可以設立相對獨立的學習和工作區域以及相對固定的時間,在最有效時間做最重要的事👩;在寢室內要註意和室友進行協商學習和休息的時間🤸🏽♀️,和室友處好關系很重要;增加儀式感☑️,比如關掉手機、換掉睡衣🐛🚣🏼♀️、泡一杯咖啡👩🏻💼、打開學習專用音樂等,使自己盡快進入學習和工作之中。同時少吃瓜,多做事🙎🏻,不要一個瓜從早吃到晚🫑,高亢的情緒不適合用來做任何事情。
除此之外👲🏻,同學們和老師們還聊了很多有意思的話題,像疫情期間吃飯問題🕥、實習問題以及網課互動的問題,很多MTA的學長學姐也在聊天區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在說說笑笑結束了本次活動🕵🏿♂️。
雲端相擁,暢聊學習生活,輕松愉悅的氛圍仿佛回到線下🤮,同學們了解一些行業狀況的同時也對自己的封閉生活有了更好的認識👩🏿🎤、規劃✍🏻、暢想。
師生互相鼓勵,我們有信心更好地應對封閉期間的學習生活,最後也希望疫情早日結束,我們線下見!
文|陳慶陽
圖|王賀
排版|袁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