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產業應對疫情的三十六計直播分享|第十一場:崛起中的中國免稅業 -沐鸣平台

學術科研

當前位置: 沐鸣平台 > 學術科研 > 活動講座 > 正文

文旅產業應對疫情的三十六計直播分享|第十一場✏️:崛起中的中國免稅業

信息來源:      發布日期:2021-10-28      點擊數:

2020年6月13日晚💬,由沐鸣平台主辦的文旅產業應對疫情的三十六計系列直播活動之崛起中的中國免稅業圓滿結束☂️。此次直播由我系王永剛副教授擔任主持人🤽🏽‍♂️,特邀券商研究所交通運輸行業分析師徐君、國泰君安期貨研究員黃天圓(我系2017級碩士系友)、春秋航空規劃發展部市場研究經理趙振霖(我系2016級碩士系友)三位嘉賓,共同探討我國免稅業的發展之道。

話題一:在全球疫情的情況下,悲觀論者認為全球化的高潮已經結束,反全球化思潮抬頭,作為全球化發展的產物免稅業👰🏼,是否會受到影響🥊?

徐君🧟🧙:奢侈品作為免稅業主流產品🧑🏻‍🎤,從社會演變發展順序來看,奢侈品最初由富裕階層、高薪階層帶動,然後慢慢地被更多人接受🎆,以中產階級為主👨🏻‍🦽,奢侈品在階層間輪動🚴🏻。從對奢侈品的態度,目前國人停留在追逐品牌價值上🥗,而歐美人群更註重於享受和品牌認同。奢侈品已成為一種消費方式,不限於高薪階層,是消費民主化表現😦👩‍👩‍👧‍👧,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這種消費方式並不會受到反全球化的思潮影響🧑🏽。

話題二:免稅業從上個世紀40年代發展至今已有70多年,從歐洲到美洲🧔🏻‍♂️、北美❤️‍、東亞,這種輪替發展的背後規律是什麽?免稅業的持續增長與經濟增長是否相關?

黃天圓🛀🏽: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維度來看💆🏽。第一個是連續的時間維度👩‍❤️‍💋‍👩🧑🏿‍🎓,免稅行業發展七十余年至今,持續保持增長🚾。增量地區不斷變化,從歐洲轉移至美國再到日韓再到中國,其背後驅動免稅行業發展的動力是全球產業化分工背景下的政治經濟實力強弱盛衰的變遷🏩。二戰後☝️,歐洲旅遊復蘇,免稅業首先在歐洲發展🧗🏿‍♂️;50年代,美國人前往歐洲旅遊🔛,並在歐洲購物;20世紀80、90年代👟🕵🏽‍♂️,日本、韓國人先後前往歐美旅遊並購買奢侈品;到現在🤵🏽‍♀️,中國消費者前往歐美與日韓大量購物。這個發展過程不僅是免稅業的發展歷程,也是全球產業鏈分工背景下貿易流的變遷。免稅業是全球大國政治經濟實力角逐的附屬品🧝🏿‍♀️,是全球化產業鏈分工的一個側影。

第二個維度是站在某一個時間點,如何判斷免稅業的發展重點🧑。代表全球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地區生產的產品會受到新興經濟體消費者的追捧。每一個大發展階段的供給地區和需求地區各不相同✍️。上一個階段的需求地區可能會成為下一個階段的供給地區。所以,我們站在現在可以嘗試判斷未來10-20年以後,免稅行業呈現的格局🧑🏼‍✈️,可能是越南🩵、泰國等國家的消費者前往中國購物。

話題三:王府井(600859)連續漲停,同它獲得免稅業資質牌照🏊🏽,從事免稅業零售業務,形成利好息息相關🦸🏿‍♀️。就免稅業運營商而言,其護城河如何形成?我國免稅業巨頭的成長路徑特點是什麽🧏🏽‍♀️?

徐君:免稅業需要有強大製造業體系的支撐,成熟的文化支撐。對於中國及東亞,不同階段護城河是變化的。牌照是免稅業規模發展初期的護城河👩🏿‍🎤。日韓最初無免稅品牌,後用牌照的壟斷形成壁壘,把利益留在免稅體系內。日韓發展成熟後🏌🏼‍♂️,由牌照優勢發展到規模壟斷,製造業紅利帶來國別優勢🛡🤙🏼。王府井的牌照是中國免稅業發展的一個標誌,希望發展成我們自己的品牌。

黃天圓🤼:牌照只是控製市場準入的門檻,免稅行業面臨的競爭是全球競爭🧦。一張國內牌照不能賦予一家免稅企業全球競爭力。面臨全球市場的激烈競爭🔽,還是要通過規模優勢🧔🏻,精細化管理,帶來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

話題四👨‍🦰:地攤經濟在政府的推動下,在各大城市的街頭落地🧔‍♀️,給城市增添了煙火氣,是否會對國內免稅店產生影響?

趙振霖:地攤經濟是喜劇🤙,但內核是悲劇🤽🏿。初衷是對弱勢群體的幫助,但變成了一種娛樂👎,如豪車地攤等;且地攤經營存在安全隱患🧅,沖擊店鋪經營是一種沖擊。一個地攤的成本:裝備140元+管理費300元/天,擺攤成本並不低🧜🏿‍♂️🤾🏽‍♀️。

地攤經濟本質不是消費問題或供給問題♛,也不是精神層面和去庫存的問題💇🏻‍♂️,是解決弱勢群體生存的問題。但政策想關懷的人未必能享受到政策的紅利。經濟下行,免稅業的消費必然減少👩🏿‍🔧🧝🏽‍♀️,但地攤和免稅業是兩個無關聯的消費形式。我國免稅業產品的數量和質量與其它免稅業存在的差距🏄🏿‍♀️,才是免稅業未來發展應持續應關註的重點🟢。

話題五:疫情情況下,全球航空業出現衰退,國外航空業出現破產保護的現象,同時我國航空業也出現了吃不飽的情況🦻,免稅業能否對航空業起到支撐的作用👨🏿‍🌾?

趙振霖:春秋國內航班已恢復到了平時的95%,終於松了一口氣🛗。可以從機場、航空公司兩個版塊看免稅業,免稅業成已成為機場核心業務🌒,上海浦東機場、首都機場的非航收入占總收入的50%以上🛝。廣州白雲機場免稅店租金29.7w/m2,非常驚人🚵🏻‍♂️。浦東機場分成占日上免稅店收入的42.5%♗,全年銷售額達到140億🩸,超過北上廣任何一家商場👨‍🔬👨🏻‍⚖️,復合增長率20%,是國際免稅業的2倍。

對航空公司的機上免稅業務在萎縮,06年占比7%,到14年占比4%,18年不足2%🪙。各大航空公司分別暫停該業務,因為收入不足支付減少的座位和增加的重量的成本。大韓航空拆了13個座位🤶🏿,在機上經營免稅業務,經營業績較好✊🏽,主要是因為緊鄰中國,中國消費外溢帶來的紅利導致的。年收入1.73億,但占整體收入比率相對較低。但高空免稅業可做,隨著技術的發展🟢,可借用高空網絡,配合地面配送業務發展,而不是用拆除座位的方式。

話題六💻:國外遊停滯期間,國內遊迎來很好的發展機會,雖然國內遊有很多槽點。結合海南成立自由貿易港的信息🦩,離島購物額度提升到10萬元/人🧚🏽,請解讀該政策對海南免稅業的實質利好?

徐君:海島免稅店形式上品類有限,但免費額度相對較大🧝🏿‍♂️🏵,有利於刺激國內消費🥷🏽。海島有利於國家和海關監管🌻,但監管不利會滋生免稅黑市📚。海島風景較美,海島旅遊的發展對免稅業也會起到引流協同作用🤳🏿。

話題七:中國國旅(601888)也計劃更名,由“中國國旅股份有限公司”變為“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市內與離島免稅店的發展是對國內有稅渠道的擠壓,還是在從海外消費回流🦪?

黃天圓: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國內有稅、國內免稅、海外免稅三個渠道之間的競爭,主要看免稅消費的主力群體中產階級如何選擇這個三個渠道👨🏼‍✈️。我們可以從價格、品類、購買體驗三個維度上來理解消費者面對這三個渠道時的取舍問題。國內有稅渠道的優勢力在於品牌品類多🪴,能給消費者帶來即時體驗感;海外渠道的優勢在於商品原產地價格有優勢🍮,並且可以提供本地化的旅遊體驗;國內免稅業介於兩者之間,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旅遊體驗🕠👨🏽‍✈️,一體化的配套設施。判斷未來這三個渠道之間的關系,主要是看每個渠道提供的特質對於消費者吸引力的邊際變化👬。

我們可以主要從這兩個方面來思考:1)消費者價格敏感度🦸,以及對未來財富預期;2)國內旅遊行業的發展👨‍🦲,國內旅遊與出境旅遊之間此消彼長的關系🅾️。

本次直播活動線上聽眾反響熱烈🙎🏽‍♂️。更多精彩觀點盡在互動環節,歡迎關註我們的B站公眾號“復旦MTA”,播放觀看。

供稿:2019級MTA全日製學生 譚芬芬

沐鸣平台专业提供🫷🏿:沐鸣平台🙇🏻、沐鸣沐鸣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平台欢迎您。 沐鸣平台官網xml地圖